心理调查发现,有一种感觉比疼痛更让人不舒服,那就是“痒”,痒是一种引起机体搔抓欲望的令人不快的躯体感觉,是一种仅存于皮肤黏膜的特殊感觉,皮肤神经末梢被“刺激”后传导到大脑中枢形成的感受。在皮肤局部有炎症(变态反应、皮下出血、感染性炎症)、细胞间隙水肿、汗毛孔因刺激收缩与舒张的时候,会刺激感觉神经末梢,产生痒的感觉。“温度升高”、“轻挠”、“皮屑毛囊扰动”、“炎症细胞因子物质”都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“轻微电子信号”,产生“痒”的感觉。而瘙痒,有时候不单单是皮肤问题造成,也时常与身体其他器官的疾病有关,所以皮肤瘙痒,不容忽视!
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
一、皮肤干燥:皮脂容易固化,新陈代谢变慢,内分泌、皮脂腺分泌失调,导致皮肤容易形成瘙痒。
二、皮肤疾病:比如荨麻疹、皮炎、湿疹、银屑病、皮肤感染、自身免疫皮肤病、妊娠期皮肤病及肿瘤性皮肤病等的皮肤病也都会导致皮肤瘙痒。
三、皮肤过敏:当过敏体质人群接触到相应的过敏原,比如一些花粉、尘螨、化妆品或者误食了一些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比如海鲜、花生、芒果、鸡蛋、牛肉等,导致皮肤过敏,产生瘙痒。
四、皮肤老化:皮肤萎缩变薄,含水量降低,以及汗腺分泌、皮脂腺分泌减少,容易导致皮肤干燥、脱屑,导致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到刺激,产生皮肤瘙痒现象。
五、系统疾病:肾脏疾病、肝脏疾病、血液疾病、内分泌疾病、艾滋病、寄生虫感染、副肿瘤相关因素都可能引起皮肤瘙痒。
六、神经系统疾病:带状疱疹后遗症状、脑卒中、脑肿瘤也可以引发皮肤瘙痒。
七、药物原因:有些药物成分会引起皮肤瘙痒,停药短时间或对症治疗可以缓解。
八、心理因素:除了上述原因,瘙痒也可能与压力、抑郁、焦虑、疲劳、精神分裂症、触觉幻觉有关。
如何缓解皮肤瘙痒,缓解皮肤瘙痒,要从原因入手。
一、加强皮肤保湿:皮肤缺水可能导致屏障受到破坏,当感知到外界的温度变化后,变更容易出现瘙痒。一年四季都要注意皮肤保湿,保持皮肤洁净但少用肥皂或碱性较强的清洁产品,洗澡也要选择和体温差不多的水温,40度左右是比较合适的,还可以使用保湿乳在洗澡后帮助皮肤及时锁住水分,也可以通过空气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,平时也要多多补充水分,在缓解皮肤瘙痒的同时对身体各个器官都有一定的好处。
二、远离过敏原:了解自己敏感的过敏原,当出现不良的过敏现象,要及时就诊,采取专业治疗措施。如果对紫外线过敏,或对食物和药物有光敏,要做好防晒。
三、正确治疗皮肤疾病:如有皮肤疾病引起瘙痒,应及时就诊,正确用药治疗,不要靠搔抓止痒,会导致皮肤疾病加重。
四、明确病因,针对治疗: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,如果有出现伴有其他不适症状,必须尽早筛查病因,通过一些症状能排查是否属于皮肤疾病,如果与皮肤病无关,建议一查血糖、肝脏及肾脏,筛查病因,针对治疗皮肤瘙痒,原因众多,不容忽视,要积极应对,筛查原因,因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屏障,也是身体健康的直接反射镜。